上一篇說了,今天"炒菜姐"上身:「颱風天就是要做菜,不然哩」
因為大大點名想要吃炒米粉(昨天颱風天逛大賣場看到市售呷x碗,大大似乎很心動~~)
波波就「義無反顧」說:「好~我來煮!!」(哪來的自信呀我?!)~~
不過說真的…與其吃冷凍食品,還不如吃波波親自料理的、少油少鹽又不亂加東加西、
好不好吃不重要至少營養滿滿的料理哩,素不素~~
當然不素啦!!!!好不好吃當然重要啦!!我素吃貨耶~~怎麼可以隨便啦。
先看來步驟吧:
一、準備食料:
高麗菜絲、米粉(市售炊粉)、五花肉、蝦米、油蒜酥、油蔥酥、
乾香菇(3~4朵)、芹菜3條、紅蘿蔔、紅蔥頭(忘了買〕~
其實都不是很貴的食料~今天是家常版的而已~不是請客料理那種~
***步驟二、燙悶米粉
這個步驟很重要喔~是炒米粉的整個靈魂喔(太誇張)
參考名廚阿基師教的,如何讓米粉吃起來鬆鬆、QQ很爽口的密訣喔~
1、熱一鍋開水滴幾滴沙拉油進去~
2、加入米粉燙1.5~2分鐘左右~
3、撈起瀝乾~
****4、最重要的來了~就是加蓋悶一下~~
用LC鍋跟蓋子~悶的效果會比較好嗎?哈哈哈
好~放著讓米粉悶一下~待會兒米粉就會像燙過彈性燙的頭髮一樣~~站起來又有彈性又膨鬆喔~~~
接下來看我們待會兒要下鍋的材料,都處理好了~照著下鍋的順序擺放如下~~
別小看台式炒米粉這種家常菜~~整理起來也是很費工耶~光把每個食材都洗過、泡過、切過…
就要花不少心力呀~來看看吧~~~
步驟三:把所有食材切絲準備好
由左而右準備了哪些食材與調味料呢?這些是照下鍋的順序擺的喔~
1:切絲的蘿蔔絲
2:用溫水泡過的乾香菇切絲,泡剩下的香菇水千萬不要丟,變成第8項
3:蝦米泡水;(蝦米水可保留也可不,我是不保留啦,因為看個人喜愛)
4:切絲的五花肉。(趁冷凍庫拿出來半小時還沒有軟掉的時候來切,或用料理剪刀剪,就可以簡單切絲)
5:油蒜香:都是買市售現成的~也可以自己炸啦~沒那麼勤快
6:高麗菜切絲:建議高麗菜多一點,愈好愈甘甜的高麗菜會讓炒米粉這道菜變得非常好吃~是第二靈魂呀
7:剛剛悶好的米粉~~
8:泡過香菇的香菇水,可以比圖上再多泡一些,當作高湯的底很不錯~
9:綠蓋子的是調高湯的雞粉,若自己有時間要熬骨湯當高湯也可。
10跟11分別是油蔥酥跟芹菜茉~~
步驟三:下鍋熱油
因為這道待會兒有五花豬肉絲(偏油的五花),所以波波用的灣真的非常的少喔~要顧健康呀
步驟五:照剛才步驟3準備的順序依序下食材囉:
1、加入紅蘿蔔、泡水後香菇跟蝦米爆香~~
紅蘿蔔素要有油才出得來喔~而且又耐炒~先放囉~~~
加入蝦米一起爆香~看到胡蘿蔔七成以上變色~這時候爆香的味道一陣陣傳出來
加入五花肉絲一起拌炒
五花肉絲慢慢炒會出油~~讓它均勻分布在鍋子裡,就不用擔心油不夠會乾燒鍋囉,
這裡我加了半小條的冰糖,讓肉絲之後可以上色(我肉絲沒有先用醬油跟太白粉醃過)
所以這裡我加入一點點的淡色醬油讓肉絲上色並有味道~~如果有先醃肉的話就不用這一步。
接下來放油蒜酥~因為它不耐高溫會變苦~所以我選擇在放高麗菜之前再加~
放高麗菜絲囉~略炒後加入剛剛泡香菇的水~
這時候讓所有的材料的香味透過都融合在一起~
因為放的肉不很多,所以需要準備高湯,這裡加入雞粉跟一些溫開水~
這裡水份的拿捏很重要,牽扯到待會兒炒出來的米粉會不會太濕或太乾,
因此波波的作法是把菜先撥到一邊,看剩下的水份有多少,斟酌再加高湯~
哇~~太貪心了~放入略多的米粉啦~~水份的量多寡也要看放入的米粉量來調囉 今天米粉放的略多了些
接下來放芹菜茉~~也可以放香菜~今天沒有放香菜~
然後再加一些白胡椒粉調味~ 台式的炒米粉醬油味跟胡椒粉的味道比較強調一點點~
最後最後~再加入一點點烏醋提香~我又滴了幾滴香油作結尾~
完成啦!!在鍋裡的樣子~~~
擺到盤子裡的樣子~大功告成!!~~ 大大說這個乾濕度剛剛好~~(是他不嫌棄啦~~)
今天是第一次用燙悶的方式處理米粉,比單純只用開水泡過的確要來得膨鬆許多~值得一試喔~~
然後有人吃炒米粉要加烏醋,至於傳統的大大則是愛加辣椒醬(不少人也這樣加),
尤其他喜歡加美國加洲那種紅紅雞醬(越南是拉差辣椒醬)~波波也試了一下,的確是不錯吃喔~
【台灣炒米粉】
台灣的炒米粉~最早可是「辦桌請客料理」裡相當重要的一道大菜,古早時代,結婚喜慶也都要
來上一盤炒米粉,才能表現主人家的熱情好客與誠意~~因為早年那物資缺乏的時代,民間一般
人家把米粉視為高級食品,平常日子捨不得食用,照當時行情,要拿八斤白米才換得五斤米粉,
白米很貴,米粉當然也是高級食材。
(小時候應該有聽過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說吃地瓜籤(比米便宜)長大的故事吧)
現在的米粉其實含白米的比重也不高呀~之前才被要求通通要改名叫炊粉啦 哈~
現在炒米粉很家常很平常了~不過對於出國留學或是移民海外的遊子來說,常常最思念的一道家鄉菜
就是媽媽牌炒米粉啦~
【炒米粉的由來】
來源:網路~
據傳「米粉」這種食物的起源是由於五胡亂華時,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北方人南遷閩浙時,仍依其飲食麵條習性,到了南方把稻米做成粿團,再壓成麵條形狀,即米粉由來,製作方法源於福建省惠安縣。老一輩的長者表示,米粉的起源,就是為了飲食的方便性。客人來了,洗米煮飯太慢了;米粉是熟的,煮起來方便,外出攜帶也方便。